来源:江苏法治报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些新变化都对法官职业道德素质带来新的挑战。职业道德素质是法官工作的底线和底色,笔者认为,在新时代的法治建设中,法官作为司法公正的守护者,必须具备高标准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存在问题
道德标准不明确。法官的职业道德标准制定较为模糊,缺乏明确的指引和准则,导致不同法官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存在差异。这种模糊性使得一些法官可能在处理案件时难以明确遵守何种道德标准,出现行为偏差。在权衡公正和效率的问题上,一些法官可能更倾向于追求高效快速解决案件,而牺牲了案件的公正性。
个人品德和职业素养的差异。一些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存在违背法律规定和职业道德的行为,例如泄露案件信息、徇私舞弊等,严重影响了司法公信力。这种缺乏职业操守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权益,也动摇了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信任。
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督不足。一些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可能面临利益冲突的困扰,特别是在商业案件中,可能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或与当事人、相关利益方有过往关系而产生偏袒之嫌,导致职业道德偏离。这种利益冲突不仅可能影响法官的公正裁判,也可能损害司法公正的形象。
二、改进对策
制定明确的职业道德准则。通过明确法官应当具备的道德要求,为法官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引。既可以使法官在办案过程中更加清晰地知道如何遵守职业道德,也可进一步强化法官的职业道德观念。此外,还可以细化具体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帮助法官建立起明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法官参加职业道德培训课程,开展职业道德案例教学等方式,加强法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此外,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邀请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法官进行经验分享,借鉴他们的成功案例和宝贵经验,以此激发法官的职业操守。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法官的职业道德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法官进行问责。同时,发挥人民的力量,建立健全人民群众举报机制和投诉机制,鼓励公众对法官职业道德问题进行举报和投诉,并确保这些举报和投诉能够得到严肃对待和及时处理,保障举报人的权益,以此形成对法官职业道德的有效监督。
加强对法官工作环境的改善。为减少对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不利影响,需加强法官工作环境的改善。通过加强法官间的交流沟通,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减少工作压力和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此外,还可以改善法院的管理和组织结构。例如,优化案件分配机制,确保案件分配的合理性,避免个别法官负担过重。与此同时,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提升法官的工作满意度,从而增强法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