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法院工作之前,就知道法院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所以当时也很好奇:如果可以重新选,这些人还会来法院工作吗?而一年以来的法院工作,更像是一段深入其中的解题路程。
多部门轮岗,多方面了解法院工作
初到法院工作的三个多月,我先后在办公室、政治部、督察室三个部门的轮岗,了解了法院内部工作运转流程、各部门的工作特点,切身感受到每个岗位有不同类型的繁忙、工作的不易。
在办公室,“保密”是时时绷在每个人脑袋里的一根弦。办公室往往会接触到诸多涉密文件,任何一份涉密文件的外泄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经手的每一份涉密文件,都要慎之又慎。在政治部,细心和耐心很重要。政治部担负着统筹协调内部人事安排、管理等重要工作,每个人的信息登记都要确保准确无误。看似不难,但法院人员众多,工作内容具体而微,考验着每个人的绣花功夫。督察室,是我在这三个部门中锻炼时间最长的地方。督察室主要负责司法巡查、审务监督和作风建设等法院内部监督工作,在轮岗锻炼期间,正值江宁区委第四巡察组开展巡察,我参与到了配合巡察组巡察工作中,更加认识到在法院工作严守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的重要性。
扎根基层,快速融入审判辅助工作
轮岗结束后,我便正式定岗至滨江开发区法庭工作。坐落于街道上的滨江开发区法庭,与院本部距离四十多公里,是群众家门口的法庭。初到法庭,在庭室领导的安排下,我主要负责撰写法律文书初稿及书记员工作,也会跟着法官脚步参与调解。面对陌生的环境、大量要学习的知识、尚未能掌握的技能,我感到压力与挑战并存。
文书撰写,不容有失。裁判文书体现了法院的权威性,饱含了大众对公正的期待。裁判文书表述的条理性、文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我撰写的虽是法律文书初稿,但也不敢掉以轻心,对于所涉及的案件事实以及法律适用上的难点,总是需要与承办法官多次讨论、请教。在法律文书初稿撰写工作中,在对裁判文书一遍又一遍地梳理、核对中,我接触到了多种类型的案件,专业性不断提升,自身心性不断磨练,责任感不断强化。
书记员工作,如同幕后微光。每一个案件起诉到法院,从立案到结案、归档,书记员都参与其中,负责收案排期、庭前送达、法庭记录、卷宗归档等具体事务性工作。一个好的书记员,要能够协助法官推动案件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之前对这一工作接触较少,要学习和掌握的地方也就很多。渐渐熟悉工作流程之后,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在书记员的岗位上,我掌握了整个审判程序的每个流程,熟悉了很多外界看不见的“幕后工作”,为审理节奏的掌握打下了基础。
调解工作,是解决纠纷的艺术。与刑事案件不同,民事案件不仅要“案结”,更重要的是“事了人和”,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修复彼此的关系。对于一些法律适用疑难、矛盾纠纷较大的案件,调解所带来的效果可能比判决还要好。给我印象较深的,就是参与的一起相邻关系的调解。仅仅因为车辆停放位置,导致邻居间矛盾爆发,考虑到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本着和睦的原则,法官选择了调解,化解原被告之间存在的芥蒂。“下一个判决很简单,但是没有办法阻止他们之间产生新的诉讼案子。不再有新的纠纷,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法官的话现在仍旧时不时在我脑海中闪过,指导我时时刻刻多站在当事人角度,想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人生这道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坚定的每一个脚步。回顾入职以来的工作,我可以大声自豪地回答:身为法院人,我很骄傲!唯有保持发光发热,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人生选择,对得起自身所忠于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