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毕业加入江宁区法院工作,我先后在执行局、滨江开发区法庭、民一庭、立案庭和速裁庭担任书记员和法官助理。光阴荏苒,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现将这几年的点滴拾捡与大家分享。
作为一名法官助理,我一直要求自己,首先要明确职责定位,强化履职担当,踏实做人做事。速裁庭的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这要求我们既要提高案件审理的质效,更要法理情相结合,让群众感受到司法公正的同时,也体会到法律的温度。每当遇到可以联系上被告的案件,我都会耐心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争取他们的信任,力求在争议焦点中努力寻到一个让双方比较满意的平衡点,以调促和。不过,调解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如果遇到双方矛盾激烈,实在无法通过调解化解矛盾的案件,我则会要求自己在开完庭后尽快撰写好法律文书给法官进行审核探讨。
其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法官助理,我始终没有停下学海“求索”的步伐。从校园到法院,我一直在思考:法律法规如何从书本上的生涩文字,变成口中能让老百姓们听得懂、能接受、用得好的明白话。我先跟身边的同事学习,观察法官和书记员是如何做的,然后记下自己的疑惑和想法,第一时间找法官求证。同时,复杂的案情也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要多听多想多写多练,在法官的指导下,把握正确的办案方向和思路。不仅如此,法信、法答网、案例库等法律平台成为了我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助手,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法律条文、司法解释和案例资源,帮我解决了许多调解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最后,我时刻提醒自己,小案不小办,要牢记司法为民。上个月,一起被告未到庭的合同纠纷中,庭前会议在审查原告证据时,发现证据有瑕疵,我向原告耐心解释后,他打算撤诉,但心里仍有些不甘心。我便让原告试试能不能通过微信联系上被告,没想到被告接通了原告的微信电话,经过我的劝说,被告虽仍不愿到法院,但表示和原告是朋友,希望可以私下见面聊。我立刻让被告把他的地址发给原告,并约定好见面的时间。当天,我和书记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原告与被告一一对账,并向双方释法说理,最终通过4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并当场签订了协议。几日后,我收到了当事人送来的锦旗,那一刻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法治信仰。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回首这些年的工作经历,我不禁思绪万千,我深知自己距离成为一名优秀成熟的法官还需“补不足”、“尽力行”。时间酿酒,余味成花,作为一名青年干警,我将继续立“青云之志”扬“青春风帆”迈“为民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