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
从见习书记员,到法官助理,再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员额法官,通往光荣的道路不会总是鲜花铺就,成长逐梦的征程也常披荆斩棘,然生而有翼,无畏千里。
今天青年干警们齐聚一堂,心怀热血与执着,坚守矢志与初心,校准“青春坐标”共话成长。
审管办 葛云云
我于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法院,至今工作10年。2021年入额,入额前的7年,期间1年在审管办工作,另6年在业务部门主要参与建工、房屋、劳动争议的案件审理。任法官助理期间,参与审结1000余件案件,另有2篇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参与完成省院重点调研课题等。入额后,我调至法庭工作,2022年办理法庭繁案,2023年至2024年6月带领速裁团队,入额至今共审结2100余件案件。今年7月调至审管办工作。
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我想从三个方面跟大家交流分享——“法官助理如何成长为法官”。
秉承一颗匠心,上下求索中提高工作的“深度”
与求学时按部门法的学习模式不同,进入法院后,主要是按照案由进行学习,而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法学书籍,阅读亦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捷径之一。首先,可以准备一本法律法规汇编,最好是包含各级法院的审理指南。概览式的提前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对相关案由有一个体系化认识,以便碰到具体案件具体问题时能针对性查找、研究;其次,可以在前者的基础上结合审判实践,阅读审判指导、疑难复杂问题解析类书籍,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补充阅读法律解释类书籍,包括法律、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以及《民法解释学》等方法论类书籍,对于法条的理解及文书说理有很大帮助且常看常新;最后,还可以辅助阅读一些跨学科书籍,例如经济、会计、工程、医学等方面的书,有助于对案件有更直接、深刻的理解。
坚守一颗公心,重任在肩中讲究工作的“温度”
法院工作是实际案件的处理,这就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我作为书记员和法官助理时,每一次庭审记录、每一份调查笔录、每一份裁判文书,都是我学习审理思路、学习如何驾驭庭审、如何调查提问、学习文书架构以及遣词造句的过程。且所行之路,有良师相伴。每当我踌躇不定时,我的法官导师都会适时为我答疑解惑,消除我内心的顾虑。当我初任审判员时,会有意识的模仿法官导师或其他优秀法官的庭审笔录和裁判文书,在模仿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技能。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每天需要与各种当事人接触,一次次的庭审和调解让我真切感受到,司法裁判不能墨守形式上的“于法有据”,而是要想办法走入当事人的内心,角色互换,去了解他们最真实的诉请究竟是什么,这样才能找准矛盾突破点,真正把法条中的公平正义融入每个鲜活的案例里。
勿忘一颗初心,奋楫进取拓展工作的“广度”
法官助理只是法院人成长的一个阶段,成为法官后,仍需要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不断提升自己。通过独立的思考,学会多角度审视问题,对各种观点坚持开放态度;培养观点输出的能力,不论是平时的案件讨论、案例编报,或是进行宣传、讲座,还是如何与当事人、同事有效沟通,都需要精准提炼、准确传达自己的想法;加强职业伦理,用敬畏心对待法律、用责任心对待工作、用同理心对待当事人、用进取心对待自己。成长的过程难免碰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希望大家不畏艰难。在此分享一个我学到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将自己代入游戏中的主人公,因为只有主人公才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而我们寻梦路上,所遇到的“小妖大怪”都是为了让我们提升技能学习的经验值,最终我们都将变成厉害的六边形战士,同时带领新的勇士继续向前!